山月记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月记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想读中岛敦的《山月记》的想法,只是因为在知乎上偶然看到一段颇有感触的话,摘抄以作为引:
《山月记》故事本身取材自我国唐代小说《人虎传》,亦收录于宋代《太平广记》中,讲述了李徵年少博学考取功名,但因性格孤傲而耻于为官,辞官后潜心诗作不与人相交,后因迫于生计赴官上任,却又不得不向自己曾认为愚钝但如今已加官进爵之辈屈从,终日郁郁,在某一次外出时发狂奔入山林,几年后遇旧友路经山林,以虎之身向其讲述事情原委,并委托其照顾妻儿和记录其过往所做诗作的故事。
对比原著,中岛敦的《山月记》调换了李徵委托旧友记录诗作与照顾妻儿的顺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李徵之口讲述了其化身为虎后半人半兽的矛盾心理,一面希望着自己倒不如干脆完全化身为兽来的干净利落,一面又对自己往后若真的不再为人而充满痛苦和恐惧,颇有些类似于其尚为人身之时,一面固守高洁不愿与流俗为伍,一面醉心创作想要成就诗名,却又不愿拜师求教或与人切磋,用原文的话讲,皆出自于其“懦弱的自尊心和自大的羞耻心”。
以前看书时对某些字句偶有代入感,而这一段之于我的代入感则无疑是巨大的,尤其是这个月看到那位今年年初和我一起跑完半程马拉松的朋友,已经完成了对全程马拉松的征程,而我却只能一遍遍用膝盖的旧伤去浇灭每一次想要挑战的念头时,更深刻提醒了我性情上的矛盾:一面凭着一些在传统教育里打磨出的.应试能力,在考研、国考等一些高难度的考试里以相对较少的付出获得优秀成绩的同时,还由着兴趣使然在运动或其他才艺方面让朋友羡慕而略沾沾自喜,而另一面明知着自己在社交方面的短板,但固执地在口头上不断宣称着自己就是情商比智商低,却在心理上从未放下过这种自视甚高的矜持,而最终那些在书法、绘画、写作或是唱歌上本有可能进一步成长的种子,也因着担心自己就算努力付出却最终无果而证明自己天赋不足而渐渐被掩埋,懦弱和自大在“兴趣”与“特长”中间划下了难以逾越的鸿沟。
本来对于这矛盾的感悟或止于此,但随着读完全书,似乎又逐渐发现了隐藏于自身的另一层“懦弱和自大”。《山月记》作为中岛敦的短篇精选集,除《山月记》一文外,还包括讲孔子、子路、子贡的《弟子》,讲李陵、司马迁、苏武的《李陵》,以及其他短篇小说等。但当我在阅读过程中明显越来越快的翻页和跳过,以及合上书后的一周里每次回想起这本书时心底所升起的淡淡失望,都渐渐使我意识到,我一开始想要阅读它的动机,不过是由于在看到那段经典的、广为流传的、发人深省的语句后,在最初产生了代入、共鸣以及些许思考时,希望在全书中找到更多相似的语句以产生更多相似的感触罢了。
所以我一开始想要的,就一直是那种在看到心灵鸡汤般的名言警句时所产生的片刻自省,但却也仅仅止于此了,至于自省后应采取的行动则完全抛诸脑后。我所渴求的片刻自省,不过是藉由着短暂的思考来获得一种自我安慰,如果把终日混沌浑浑噩噩比喻成“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那这种自我安慰便是一种从“知道自己不知道”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俯视所带来的精神满足,不断欺骗自己并沉浸其中,最终却从未抬头向“知道”迈进半步,而就连斟酌字句舞文弄墨地写下这些所思所想,也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懦弱和自大”罢了,说到底仍旧是“唯恐暴露才华不足的卑怯的畏惧,和厌恶钻研刻苦的惰怠”。
念及于此,更觉以往在矛盾中对光阴的浪掷,着实惭愧。尽管磨炼性情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也许可以尝试从一些小目标去着手改变。阅读和运动总不会错,那么先试着将之前三分热度的读书和跑步坚持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