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作文 > 体裁作文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时间:2023-02-17 16:56:13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爱心与教育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

读完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让我感受到,李镇西老师特别勤奋。在这本手记中,他常常整篇摘录过去教过的学生的优秀日记或作文,作为第一手最真实的资料,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和可信性。对比之下,我在学生资料的保存和利用方面就怠惰得多。

我也常常把”天道酬勤“作为口头禅,但是实际上行动却不如心动。曾经有过的成功都是勤奋与幸运牵手使然。而寄希望于侥幸和偶然,总是让人心里不踏实。我想,今后如思进取,则需套用梁启超激励儿女的一句话:”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从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这本手记里,还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做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师职业,固然辛苦,但却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规律。在《爱心与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师教给学生的自我激励方法是”每日九问“,而在”手记三“中他在指导优生黄金涛学习时提出了”每日十问“的要求:”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外语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电影”没有 ……此处隐藏16316个字……他们根子上的“清创者”,孩子们才能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重回正轨。这本书里有李镇西老师和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也有他对教育的一些反思与建议。我读李老师这本书,内心总会荡起诸多思绪,我也在反思自己,反思自己这些年在初中教育过程中所用的教育策略以及和学生们沟通、交流的方式。?

我觉得,老师心中有爱是做好教育的基石。这个世界都在说爱,但爱到底是什么?在我认为,爱就是包容、理解、接纳、宽宥。初中时期的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所追求的风格。即使我们老师不认同孩子们的某些方面,但我们要给予接纳和尊重,时代在变,少年也在变。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乖巧、听话,他们身上的不完美部分,即使我们要学着接纳甚至去了解的部分。爱,肯定不是苛责、批判,即使是后进生,也没有人愿意将自己和老师的关系建立在疏离之上,后进生只是学习不好,不代表一无是处,我们要善于用心中的爱,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接纳他们的不同之处。

关注可以得到温暖的回赠。青少年心思细腻,有自己的感受。他们有时候需要有人去读懂他们,听懂他们。做为他们的老师,我们要多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不要将关注点止步于孩子们的成绩,那样会显得老师特别功利。人都是情感动物,只有真实的情感交流,才能擦出火花。有些孩子因为家庭问题染上了不良习惯,有些孩子因为某些问题会对人生产生困惑。我们不妨多给学生们一些关注,尝试着去读懂他们,理解他们,关怀他们,这样,他们的心门会容易对我们敞开。

“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任何一个孩子天生就是差生,天生就喜欢调皮捣蛋,做孩子们的老师,能给予的就多给予一些,施比受,更让人快乐。老师眼里没有“问题学生”,学生眼里也就不存在“问题老师”,爱是相互的,有寸草心,就有三春晖。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