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乡的美与痛散文
生在水乡,对水,我有一种特别亲近和依恋的情怀。
我的家乡,在小安溪和淮远河的交汇处,远眺十数公里就是悠悠碧波,川流不息的涪江、嘉陵江了。故这里,富足的是水,青波悠悠,生命葱葱,聚之居之。因水,那芸芸众生,野花、野草,野虫,野鸟,与人类谐和的共处,悠然自然。也正因如此,这里丛生了,多样的,奢侈的美。
在水乡,在泽国,生活了20多年,看惯了大川细流,清波明泉,什么小桥流水,炊烟人家,什么春风燕剪,绿柳风裁,这样的水乡之绝美,都麻木了我的眼,美静了我的心,也萦绕了我的梦。都因这美,不用渲染,不用特意,她们都净净的,纯纯的,如画静默在那里。就象那老农,寻一处绿荫,面对这巴山渝水,几粒花生米,一壶小酒,悠然怡然地慢嗑、浅酌、轻唱。同溪流,用巴蜀乡调,来一曲赛江南,那惬意的劲,比过吴侬小调,三姐情歌。
水乡的风,总是轻轻的柔柔的,总爱把这里的水,吹皱出清清的波,圈圈的涟。
我爱这波,我爱这涟。这波、这涟,生于风,皱池碎江;生于雨,圈水袅烟;生于鱼儿的欢乐,一圈圈细波微涟,轻柔的泛起,浅浅笑意,莞尔着淡来淡去。这波、这涟,也生于农夫的犁铧,轻灵的闪动在铧尖,荡起、漾开、飘散。前进的犁铧,就如乐队的指挥,让这层层叠叠的波涟,随犁铧律动、轻绽,也似小提琴的弦,拉出重重的高波低涟,漾着丰收的曲调,向远处,向秋天,飘去。
不过,我最爱的波,至爱的涟,是娉在春,漾在烟雨的。
说 ……此处隐藏694个字……,在述说这悲催的原由。水草,拖着黑黑的身子,有气无力的蜷缩在水面,那头顶的两叶新绿,也戴着墨镜,瞌睡着。在河岸的竹枝上,一只,
萎靡着脏翅,闭着眼的翠鸟,晃悠悠的向天堂走去。
我又急切的跑到小安溪,一向病态的她,更加膏肓羸弱的躺在那里,泛着墨色的死光。就连生命力极强的水草,已然绝迹,飘浮的,不是她曾婀娜诱人的身姿,而是臭气熏天的尸体。
看见这些,我的心好冷,好疼。我梦里常回的清澈明净的水乡,我心中清纯芳洁的绝色女子,一个与我嬉戏,一起流连的至爱红颜,就这样,被工业化消了颜色,散了芳姿,绑在了工业化的祭坛,为“繁荣”之神,祭献她的青春与生命。我与这水乡万千的生灵一样,卑微得无力,无语,任由她的年华娇姿,在盘剥中飘散,守着悲催,守着黑夜,哭泣。
期待水乡的美,归来
面对水乡,面对千万的生灵,可我,又不甘,想挣扎,想呐喊。
在这经济又现实的社会,寻一处相容之地。让低微卑微的生命,在高尚的你们,幸福她们的生活时,再给她们一个曾有过的明澈,宁和,干净的乐园。
让这水乡,与先前一般。每一天,田缺、小河淌出的小溪小泉,都是一首隽永清脆、清新明快、温婉空灵的轻音乐。让小溪小河汇同两河流域的生灵,还能有机会合奏一曲雄壮、大气、奔放、自由的交响曲。
让生命有所依,能清清白白,健健康康的绽放,让卑微者不再生卑微心,让生命卑微得有尊严有希望有意义。
我不想也不愿,为致富,高尚者心卑微,卑微者秀高尚,而期待,卑微者活高尚,高尚者向圣达。
我不愿也不想,这水乡,也逃不出红颜薄命的定律,而期待,她,有一天,能有一天,象孩童的眼,明净、无暇、欢悦的亮起;能若星辰,璀璨,在巴山渝水。